你听说过幼稚型人格吗?
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小被父母要求听话,只要好好读书,其他事情都不用管。他们往往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实际上却活得无比痛苦。
前几年就有这样一条新闻。
本科985、硕博连读的才子李明亮,被视为全村的骄傲,在他博士毕业回家的时候,父亲甚至摆了宴席,很多人都上门祝贺。
可没想到,后来的他却终日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找工作、不出门,理直气壮地啃老。这样的日子,李明亮一过就是两年。
父母对他寒心透了,可李明亮却咆哮着说:“你们只知道赚钱,没有人知道我内心有多苦!”
直到一次心理咨询,李明亮才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原来在他博士期间,同宿舍的同学太吵,他每晚只能睡3、4小时。
他没有办法表达,也不知如何处理,时间一长,就抑郁了。
可能有人会想,学校住宿难免有冲突,为什么这点琐事会把李明亮逼成这样?咨询师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幼稚型人格”造成的。
这样的人,通常有4个典型特征:
1、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合他的心意,就会激动暴怒
2、缺乏道德感,义务感,没有同情心
3、适应能力差,习惯于让人照顾自己,不会关心照顾别人
4、遇到挫折,会自暴自弃,暴怒发狂,甚至伤残别人或自杀
李明亮虽然博士学历,智力水平超出一般人,而在生活能力上,却还停留在小学生水平。
追根溯源,还是因为那句“你只要学习好,别的都不用操心。”
很多从小学习很好的孩子,都是“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他们是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但,“乖”并不是一种夸奖,而是一种驯化。
如果一个人总是听别人的,那他自己的人生呢?如果一个人活不出自己,那他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可能也是“乖孩子们”抑郁甚至自杀的原因。
我们说,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准就是:有健康的人格基础,有能力为自己负责。
而健康人格,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能力,包括:能与人亲密相处、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具有稳定的自我意识、对生活保有热情、以及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这5种能力和学习一样,是需要时间发展的。
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