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维度对自己进行探索,充分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擅长什么、乐衷什么。这是根据帕森斯、霍兰德的特质因素理论和职业兴趣类型理论而言的,旨在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现在才进行这样的探索未免有些晚了。此时,求职的你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我的初心是什么?即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有目标,那么,你要考量的是现有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是否足以支持你实现目标?如果你还没有既定目标,那么,我们可以借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从现有的外部环境资源的分析与整合中,探寻最有利于自己求职成功的目标职业,并按照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职业,为求职成功奠定基础。
经在线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为行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岗位的减少以及就业时间的推迟。
从政府和行业发布的数据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如,因复工和交通运输受阻、原料短缺,加上疫情对短期消费的抑制,农林牧副渔领域均将承压;因劳动力流动、物流受阻,加上国际订单骤减,商品制造业受到一定影响;受“封城”、限制流动以及延迟复工等影响,第三产业中涉及“吃、游、看、学、运”的行业短期内受到重创,但是,在疫情背景下,商业服务方式以及消费者购买方式的变化给第三产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增长点,比如在线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游戏、物流快递等行业迎来新机,呈现爆发式增长。每个毕业生要对自己专业所涉或者心中向往的行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方能在“逆境”中觅得“良机”。
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忽视了对目标单位的了解。具体来说,对目标单位的了解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对典型单位的了解,从行业发展成熟度的角度看,可以分别了解本行业中好、中、差的典型单位,分析不同层次单位的用人需求、入职条件、晋升通道、福利待遇等情况,并与自身特质进行对照,详细分析自己最适应在哪一层次的单位发展;二是初步确定目标单位后,详细了解单位的发展前景、规模结构、精神文化、工作领域(经营范围)、核心技术(理念)、合作单位(前端、后端)、发展机会、福利待遇等。了解以上内容旨在对照自身的求职预期,进一步明晰求职意向,提高求职成功率,降低“悔约率”。
对应聘岗位的了解包括岗位名称、工作内容、应聘条件、薪酬待遇、发展机会、核心素养、机遇挑战等等。绝大部分应聘者在了解岗位信息时,更多的是关注入职条件、薪酬待遇等显性指标,而忽视了岗位职责、发展机会、核心素养等隐性指标。比如同是高中物理教师,从工作内容上看,可能存在以教学为主、以实验管理为主、以学科竞赛指导为主的不同情况,其主要职责不一样,对应聘者的能力素养要求也就不一样。对应聘岗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可以在两个方面占据优势:一是在简历制作时,可以“因岗而异”,“投其所好”,“私人定制”,开门见山,甚至可以在求职意向中对招聘公告一一对应,提高针对性;二是在考核面试时,可以根据岗位职责要求进行重点准备,突出了解岗位主要职责的内容、要求等,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应聘成功率。
对于正在参加求职活动的毕业生而言,在前期职业规划的基础上,要对后续求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有清晰的了解,方能“胸有成竹”。一般而言,大学生求职包括了求职信息检索、简历投递(应聘信息发布)、考试、面试、签约、培训、入职等多个环节。信息检索是指收集招聘信息的过程,收集信息的渠道包括网络检索、参加招聘会、学校推荐、亲朋好友介绍、电视报刊公告等,还可以在招聘平台上自主发布应聘信息。简历投递主要有在线平台投递、电子邮箱投递、快递信件投递、当面投递等多种方式。招聘考核包括笔试、面谈、面试等不同环节,应聘人数较多的,可能会进行一轮笔试筛选。面试通过后,有的还有政审、公示、体检等环节。签约时一定要签订正式协议或者劳动合同,清楚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里说的招聘方式是指广义层面的,具体包括以下两个范畴:一是指信息发布方式,比如有的采用线上招聘,举行“空中宣讲会”“空中洽谈会”,如微信直播、QQ会议、钉钉会议等;有的在专门性的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比如教育部推出的“24365”校园招聘平台及其合作的主流招聘网站,需要应聘者在线注册,发布自己的应聘信息;有的组织行业性校园招聘,进行线下面对面洽谈;还有的在人才交流市场设立专门招聘点进行招聘。不同的招聘方式,需要应聘者做不同的准备。二是指应聘考核方式,是否需要笔试?笔试需要准备哪些内容?面试采用面谈、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小组面试?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有的会在招聘公告或者面试公告中予以告知,有的则不明示,这就需要应聘者通过对比分析往年招考、主动询问等方式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