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的四个特征:
第一,社交焦虑会非常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或者外貌上有什么缺点,比如自己是不是太胖之类的。脑补别人看到这些后,会对自己产生不好的评价或者嫌弃的感觉。
第二,总觉得别人能够看得出自己的焦虑。比如因为过于紧张产生的脸红、声音颤抖、出汗等,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有一点点迹象,就觉得别人一定发现了。
第三,面对陌生人或权威人士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该怎么说,越发紧张。
第四,担心自己的社交能力是有缺陷的,不能融入群体,害怕被人排挤,然后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把内向当成了社交焦虑,其实不然。
内向其实是一种人格类型,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朝向内部,也就是需要通过独处来充电,而在社交的时候是耗电的,所以内向者更喜欢独处。
而社交焦虑,更多的是对外在判断的恐惧。比如觉得别人都很厉害,自己是不好的,是被看低的,那么ta对外在的环境就会非常恐惧。
为何会产生社交焦虑?
第一,先天遗传原因。如果家族成员有社交焦虑,那你有社交焦虑的概率就会很高。但遗传原因到底占多大比例,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证明。
第二,大脑结构原因。大脑里有一个叫做“杏仁核”的部位,主控焦虑和恐惧。如果杏仁核过度活跃,就会让我们比较敏感,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后面会讲到如何降低杏仁核的活跃度)
第三,后天经历原因。比如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尴尬的社交场景,甚至是被嘲笑、被欺凌,影响了我们在社交中的自信心;或者家长对孩子过度控制,让孩子从小就远离了社交场合等,都容易让孩子形成社交焦虑。
我曾经的一位来访者,她妈妈从不允许她独自外出,因为妈妈很没有安全感,觉得外面充满了危险,随时都有可能被拐卖,或者出车祸之类的。
直到高中她才被允许外出,而这时候她已经十几岁了,没有一点社交经验,对人际交往是非常恐惧的,到最后甚至无法上学了。
解决社交焦虑的6个秘诀
a. 把自己变成一台“相机”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一台相机,我们的视线会在哪里?一定会在对方人物和外面的风景上。
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社交焦虑的人,往往更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外在。
比如跟人交谈的时候,对方在说些什么,自己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而是被自己脑海里的声音吸引走了:刚刚我说的话是不是不太好?今天的衣服妆容跟现在这个场景是不是不匹配?
所以我们要像相机一样,将关注的焦点,对准外界。
当你关注到对方,你的注意力就从脑海里的那个声音中挪开了,那个声音就没法发声了。
而且,当你对他人充满好奇,就会自然产生很多话题,不会陷入没话聊的尴尬:Ta是谁?Ta的工作是什么?身上有没有亮眼的首饰?来到这个场合的目的是什么?
那么说回来,具体怎么聊呢?在改变的初期,有个诀窍是“倾听+问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社交场合里,有个人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候你可以说:我看你今天说了这么多,你是怎么有这么独特的见解的?我猜你一定看了很多书吧,你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对吗?
一方面你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反馈给Ta,另一方面你提了一个问题,对方在感受到你的真诚之后,是很乐意敞开心扉的,于是就能顺着你的提问继续分享,整个氛围就变得非常活跃和流动。
学会提问之后,想再一步进阶,就要学会抓住聊天的重点。
如何抓重点:提取对方话语里的「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感性。比如ta说“今天下雨,我的心情跟天气一样阴沉”。“阴沉”这个形容词就是关键词,我们可以问对方,今天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看这天气还挺影响你心情的。
Copyright C 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优易捷科技 京ICP备18024001号-3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 EMAIL:youejoy@126.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