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KR对企业的作用
我研究目标管理法很多年,曾经服务过字节跳动、元气森林、西少爷、清研科技、猫王、半岛医疗等公司,接触过很多创业者和CEO,我发现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差不多,比如:
战略方向的判断是否准确?
团队配置与目标是否匹配?
是否建立了试错机制?这种机制是否合理?在发展与危机中是否可以找到平衡?
如何让组织机制高效的运转,让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面临团队目标不一样、理解不一致、执行快慢不一致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协调?
外部的竞争问题等。
总之,每家公司遇到的难题都差不多,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面对难题的时候是如何反应的。
1.人才困境的形成与企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人才困境,没有一家企业敢说“我们公司的人才密度特别高”,那么人才困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① 萌芽阶段:对人才关注不够
创业者在出发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100%想明白。
他最开始被一个梦想召唤,然而后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方向是什么、资本从哪里来、办公室怎么找、注册程序怎么跑等等。
创业一开始最重要的事情是定方向,所以在人才方面他不会关注太多。通常都是找一些亲朋好友帮忙,工资、股份等方面也不够完善。
② 幼苗阶段:业务突破高于团队经营
上一个10年的创业者基本都是业务出身,他们把人招进来以后,通常会一马当先的持续进行业务突破,因为这个阶段活着更重要。
很少有创业者思考怎么经营团队,这时候团队关于公司的目标、愿景获得的信息不多,在整体目标之下,他们的个人感受和需求也没有得到响应。
③ 成长阶段:缺乏科学管理机制
创业公司很难及时发现自身的管理问题,随着团队越来越大,缺乏科学管理机制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造成团队成员对目标的理解不一致、各层级部门之间协同障碍等问题,团队力量不能凝聚到一起。
最终导致团队对于共同目标有一种无力感,参与感也比较小。这个时候老板可能会觉得是人不行,于是想着挖牛人来,而原有员工还不服气,导致牛人也空降不了。
2.解决人才困境的传统“四招”
很多老板发现团队问题严重的时候,通常会想四招去解决:
第一招,搞培训,培训完以后还要练、考、赛。
第二招,搞奖惩,跟不上就罚、跟得上就奖。
第三招,搞职级,评不上就淘汰。
第四招,搞引进,找外援、找牛人。
这些解决方案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它们都是从外部环境因素去刺激团队,用外部压力让人产生逼迫感,从而产生恐惧感,进而迸发自驱力。
但是这种方式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点,现在的创业公司中极少是做体力劳动的,大部分人都是知识工作者,外部刺激产生的效能没有那么快,也不能产生持久的内在驱动,还可能会产生负向的作用。
当我们的大脑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极大的时候,是不利于做创造和创新的。所以恐吓式的管理已经无效了,反而会让你的企业越走越差。
这就是常规解决方案无效的底层原因。
3.OKR是解决人才困境的“法宝”
为什么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能够激活团队?
① 关注员工的个人诉求
OKR能够让企业突破人才困境的本质原因是,它是一种人才经营的手段。人才被经营了,就自然而然感觉到被关注了。
在西方管理学史上有一个“霍桑效应”,当时资本家就想怎么才能让工人有更高的效能,然后各种拆解、找各种方式去挖掘效能更高的场景,比如照明、环境、就餐等等。
后来他们发现,找员工聊天是让员工效能释放最高的一种方法。员工感觉被关注了以后,你的聆听会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效能提高了。
怎么才能让员工感到被经营呢?
Copyright C 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优易捷科技 京ICP备18024001号-3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 EMAIL:youejoy@126.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