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故事⑤丨打浦桥街道:长期失业青年就业案例
来源:职场猫
时间:2022-01-20
作者:职场猫
浏览量:
小张,男性,28岁,性格内向,不善言辞。2020年因所在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之后开始了漫漫寻找工作之路。又碰巧碰到了新冠疫情,使其本人的求职之路更艰难了。他本人是大专背景,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私企的电梯维修工,工作单一稳定。除了跟机械有关的,他没有其他特长,也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生活相对稳定。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和同事,朋友相处没有问题。
目前与父亲借房居住,居住面积较小。父母离异很多年,全家生活只靠父亲较低的退休金维持。
多次失败的面试对其心态打击较大,本行业的工作难寻,又一时找不到其他适合的工作,父亲不理解,责备并希望他能尽快找到工作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小张负面情绪较强,终日沉溺网络游戏,邻里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父子关系也一度恶化。经居委就业援助顾问发现后,推荐其到街道申请就业援助。

从本案例来看,小张是一名社区无业人员,目前属于35岁以下长期失业青年,对家庭经济状况有负性影响,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得不到合理的宣泄,若长期以往,对其未来职业发展、生活状态会有更不利的影响。
从案例背景来看,求职者存在如下问题:
心理压力较大,失业和求职不畅,
家庭关系僵化等带来的压力
目前服务对象的风险评估为:低-中风险。根据目前的情况,街道职介顾问认为小张正值就业年龄段,身体健康,有部分工作经验,并且有就业的主观愿望,愿意融入社会,但是由于工作经验较为浅薄,就业心态负面,求职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再不做干预,可能提升为高风险家庭。
从本案例来看,该求职者当下核心需求为:
需求评估阶段:自2021年起,街道职介顾问发现小张的情况并主动与之联系。
一开始求职者情绪较为抵触,在街道职介顾问的循循善诱下,了解小张一直在找寻工作而不得的状态,并同时发现过程中他受了很大的打击,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而又缺乏其他领域的工作经验。经过会诊,我们认为小张有求职动力,但是缺乏求职技巧。因此,将通过求职初期评估-求职过程的技巧性评估、职业规划评估入手;其次给与资源链接-对接合适的资源引导面试;最后改善认知-对自我认知和岗位认知的匹配。
资源链接阶段:小张表示,找跨技术领域的工作成功率不高。街道职介顾问发现,他的简历呈现仅仅从一个技术工种的角度来介绍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而缺乏因地制宜修改,因此链接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的职业指导老师,从评估他的就业经历和简历开始,手把手教会了小张如何根据自己看中的岗位投递适合的简历。同时也链接相关就业指导的素材,帮助小张学习如何能够更好展现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
认知改善阶段:在过程中,大家帮助小张慢慢找回了一些求职的自信,同时也教会小张相关面试技巧,给与小张很多鼓励。社会组织的专业老师还提升了小张的自我认知,加深自我了解,并告知以往的工作经验不能作为全部的自己,虽然自己是技术领域出身,但也可以尝试其他领域的工作,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并且能发挥自己潜能的工作。多次反复沟通加深了与街道职介顾问的信任关系,同时也让小张看到自己具备的潜能。
期间正好有一家小型医疗器械公司来街道招聘销售岗位,要求会开车。街道职介顾问认为小张的外表形象、拥有驾照且之前有过短暂的销售及客服经验,就鼓励小张投简历。并在面试前运用SWOT量表与他一起梳理了自己职场上的优势和弊端,同时讨论面试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做多种方案的处理的预设。最终,通过几轮面试后,他成功地被录取了。至今,他已幸运地渡过了试用期,成为了签约的正式员工。
该公司的人事负责人表示,技术员工更具有学习能力,并且能迅速把握医疗行业的专业知识。她们表示,看到小张平日虽然相对内向,但是只要培训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他是能够表达清楚产品的优势和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