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家门,踏出求职第一步
案例背景 初秋时节,一对老年夫妇走入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想为其儿子小谢(化名)找一份工作。街道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他们小谢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小谢自从技校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制造业公司从事操作工,由于工作期间生病无法正常上班,原公司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当街道工作人员问到小谢自己为何没来,父母表示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加上学历不高、 缺乏专业技能,再就业存在难度,自己就不愿意走出家门,主动求职。街道工作人员向其父母宣传街道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的各类活动,建议他们无论如何要鼓励小谢迈出家门、踏出求职第一步。 案例分析 一个月后,小谢鼓足勇气自己来街道主动找工作。街道工作人员首先肯定了他走出家门的这一变化,在和他进一步交流沟通后,发现他正如父母所讲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工作人员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少主动聊起自己的事。在后续的跟踪服务中,工作人员发现小谢找工作存在一定的惰性,希望街道为其直接推荐岗位、面试后快速入职,但自己又怠于开通上海公共招聘网的求职密码、怠于参加推荐的线下招聘会;极其依赖父母,只愿接受父亲的意见。 街道工作人员根据小谢身体状况,为他推荐一份企业信息录入员的工作。这份工作要求不高、 企业又急招。原以为小谢求职成功概率较大,不曾想,他面试未通过,原因是打字速度慢、一分钟只能打十几个字。 随后,街道工作人员推荐小谢参加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青年就业沙龙的活动,可以接受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的专业指导。在活动开始前,街道工作人员将小谢之前的求职情况告知区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带着岗位来到现场,从如何消除求职惰性到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从如何和父母沟通到怎样提升技能给小谢做精细化的指导。 指导建议 转变求职态度 求职不能光想不做,什么事情都拖一拖。小谢可以从每天定点浏览上海公共招聘网岗位信息开始尝试,养成主动看岗位、投岗位的求职习惯,完成从“要我找”到“我要找”的转变。 确定职业意向 从自我意愿出发结合市场情况寻找自己能胜任的岗位、适合自己的岗位;与父母充分沟通,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求职想法和父亲坦诚相谈,相信父母在了解到自己为求职做的充分准备后会放手让他自己来。 提升职业技能 针对打字速度慢的问题,加强专项训练,每天花一点时间集中练习打字、通过听新闻打字等方式提升录入速度和正确度,逐渐达到OFFICE软件操作熟练水平。 案例小结 小谢在参加青年就业沙龙活动前,已经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持续服务过程中逐渐调整求职行为,也应聘过岗位知道面试失败的原因。通过区职业指导师全方位的指导,小谢在参加推荐岗位面试前,针对性地做了面试准备,顺利找到一份移动营业厅业务受理员的工作,踏上人生新的旅程。 一个职场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求周边能利用的一切资源,提升自我的职业技能,树立信心,才能在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老西门街道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推出“职业蓄能 创享西门”品牌系列活动、聚焦青年就业实施就业帮扶援助、提供线上线下丰富的职业体验、职业指导、招聘活动,吸引鼓励像小谢一样的社区青年勇敢迈出家门,踏出求职的第一步。 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案例点评 小谢是一些社区青年的缩影:找工作父母比自己着急、来街道希望获得一份“现成”的工作,虽“什么岗位都可以”,但投递简历要等一等、面试招聘会参不参加更是要想一想。他们缺乏求职主动性,心里知道自己要找工作,行动上却啥都不想干,幻想工作从天而降。面对这样的青年,老西门街道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提供各种丰富的活动吸引他们走出家门,通过持续的推荐、跟踪、指导发现他们的求职问题、给出指导意见。 对于区职业指导师而言,在参加街道组织的青年沙龙活动前,已经提前对小谢的情况有所了解,在指导过程中通过与小谢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他的求职困惑、分析求职存在的问题、观察他求职状态的变化,从而更有效率地给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指导建议。 当然,案例中的小谢之所以能成功就业关键还在于他愿意改变,求职主动性和职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都有显著的变化。从“不愿出门”到“走出家门”,从“怠于参加招聘会”到“参加青年沙龙活动、 面试”,从“打字速度慢”到专项训练后符合岗位的一般要求,每一小步的改变都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从他愿意改变的那一刻起,不间断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帮助他成功走向就业之路。 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 高级职业指导师 解予晴
Copyright C 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优易捷科技 京ICP备18024001号-3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 EMAIL:youejoy@126.com
Powered by PHPYun.